图片新闻

公益日记|让援藏之行在生命中刻下年轮

信息来源: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9-11-17

     柴莹,汉族,1989年出生,毕业于延边大学,吉林省优秀律师,现执业于吉林佳誉律师事务所,是“2019年援藏律师服务团”成员,吉林市首名援藏律师,目前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担任南木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律师,同时任南木林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西藏,可惜我从没到过西藏。我期待一场西藏之行,期待为想象中的雪域圣地塑一座肉身,更盼望着能在有生之年为我爱着的国家做些什么。幸运的是,这一天在我还没有向生活的一地鸡毛妥协、一腔热血尚未冷却的时候,突然到来了。
2019年7月10日,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建设法治西藏”的号召,为了萦绕在心中多年的神圣疆土,我们一行68名援藏律师,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相聚在拉萨。经过岗前培训、分配服务地等等事宜,3天后,我们1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律师从拉萨出发,奔赴我们的服务地——日喀则。


我的服务地在日喀则以北70公里的小县城,名叫南木林,藏语为“胜利”之意。在去南木林的路上,同行的卓拉断断续续为我介绍沿途的乡镇和县里的情况。南木林县辖区内有16个乡152个村(不包括自然村),在册总人口8万人左右,其中农牧民占比95%以上,是日喀则的人口大县,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根据要求,援藏律师的工作范围包括办理法援案件、接待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担任服务地党委及政府法律顾问等等。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援藏律师工作开展的重点和方式也有所差异。根据目前县里的具体情况,我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担任县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平时更多注重政府各部门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指导,为政府建设或扶持的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支持。
     2019年南木林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和县政府党组第十一次会议,我作为南木林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应邀参会,并为会议讨论研究事项向县领导班子提供相关法律意见和依据。参加司法局的法律宣传活动,为藏族群众发放法律宣传相关书籍。


非法占地、非婚生子女抚养教育问题、异地扶贫搬迁“后遗症”、非法采砂采矿都是县里近年来频发的难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有的是部门监管执法不到位致使违法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而各执法单位也有人手不够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西藏的法治水平与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可能因为一代两代的援藏律师就完全改变。但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律师仍然克服着高原缺氧、寒冷、暴晒等等不适坚持奋斗在岗位上,有的甚至为援藏事业付出了生命。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服务地领导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每个人心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


刚到西藏的前几天,胸闷、头痛、恶心、流鼻血,难受得吃不下、睡不着,自己肉眼可见的瘦了好几斤,朋友开玩笑说,在家攻克不了的减肥难题,在西藏竟然这样容易。但身体的强烈不适没有削减心中的激动和成就感:“哦,原来这就是高原反应,如果是这种程度,我还扛得住。”毕竟,没有高反的西藏修行是不圆满的。
初到西藏,人是孤独的。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县政府、县司法局竭尽全力为我准备了生活必须的一切:柔软的床、崭新的被褥、齐全的厨卫电器、电脑和网络等等,还有工作中友善温暖的小伙伴,因为这一切,我才能在熬过最初的高反之后,迅速进入到工作中去。
这里有热情朴实的藏族同胞,有香香的糌粑和热乎乎的酥油茶;有一场夜雨就白了头的小山,有山下大片的青稞田。食堂变着花样的一日三餐,让家乡朋友直说不像我在援助西藏,倒像是西藏在援助我。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慢慢将我从“生活在别处”里拉了回来,西藏,这才开始在我心中生出血肉,渐渐清晰了起来。这里的一切虽谈不上多么精致舒适,但处处透漏着善意和小惊喜。而这些,都是别处没有、以后也可能不会再有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只有不辜负、不忘记,尽力让这场修行在生命中扎下根,刻下年轮。
   很多人说,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西藏,就是为了诗和远方。但只有当你来到这,站在这片土地上,你才会知道:这里没有诗,也不是远方。这里是西藏,这里,是我的祖国,而我是一名初心不改的援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