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世界律师大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召开

信息来源:全国律协 |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9-12-11

001.png

2019年12月10日,世界律师大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北京律协会长高子程、上海律协会长季诺、广东律协会长肖胜方出席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全国律协副会长张学兵主持。

全国律协副会长 张学兵

介绍我国涉外法律服务整体发展情况

001.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较快,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涉外服务领域日益拓展,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为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正当权益、促进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不断拓展

近年来,我国律师积极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主动作为,高效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一些律师事务所业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国际法律服务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些律师事务所采取与国际上大型律师事务所进行业务联盟、合作等形式,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我国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126家分支机构,2018年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3.2万多件。今年司法部制定出台《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备案管理规定》,加强对律师事务所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的引导和规范管理。

二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我国律师积极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境外投融资等法律事务,努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据统计,2018年,国内律师共办理涉外法律事务近12.7万件。

三是服务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律师积极为我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办理了许多重大涉外案件,为维护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代表中国政府完成一系列国际贸易和有关WTO重要案件,如就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提起世贸诉讼、诉美国反补贴措施世贸争端案、在诉美国反倾销方法世贸争端案(DS471)中参与执行期仲裁程序等。

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2017年代理中国政府与韩国某株式会社投资仲裁案中全面获胜,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庭驳回该株式会社全部仲裁请求;2018年代理中国企业在国际货物买卖仲裁案中成功撤销国际商会仲裁院(ICC)的仲裁裁决,为中方挽回逾人民币3.6亿元的损失。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2015年代理中国企业应对欧盟铝箔产品反倾销调查案胜诉,2019年代理七家中国企业应诉印度对华PVC反倾销日落复审获得低税。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2018年承办国内某公司收购东帝汶水泥中转库项目,对东帝汶法律环境、目标公司以及交易对手开展尽职调查,并根据东帝汶一国之内适用4种不同法律体系的特殊性设计交易结构,起草相关交易文件,协助国内企业顺利完成收购项目,助推两国间的经济往来。

云南八谦律师事务所在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件中配合我驻泰使领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全程法律服务;今年8月20日南京旅行团老挝车祸事故发生后,八谦所第一时间介入我驻老挝使馆有关工作,为相关部门在老挝处置善后提供专业保障,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

早在1992年,中国就启动了外国和香港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和内地设立办事处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认真严格履行WTO承诺,积极推动法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发展迅速。目前,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36家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了306家代表机构,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

2014年,我国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在上海自贸区内与国内律师事务所实行联营,互派法律顾问,目前有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与国内律师事务所进行了联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律师事务所代表处及其代表,依照中国法律规定,为中外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与中国律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合作,为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这些年,司法部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采取措施加大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升我国律师队伍的国际竞争力。

2018年4月以来,司法部积极开展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编印《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册》,共收录985名优秀涉外律师相关信息,涵盖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海商海事、金融与资本市场、跨国犯罪追逃追赃、跨境投资、民商事诉讼与仲裁、能源与基础设施、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等9个涉外法律服务领域,供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选聘涉外律师时参考。

2012年,司法部、全国律协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在四年间着力培养300名左右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全球视野、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复合型、高素质律师领军人才。目前,已有633名优秀涉外律师进入全国律协人才库,已组织七批共334名律师先后赴德国、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学习交流。

北京律协会长 高子程

介绍北京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情况

001.png

1、涉外律师数据

目前,北京市有涉外律师2200余人,占律师总数(34023人)的6.5%;开展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约423家,占律师事务所总数(2717家)的15.6%;港澳台居民在北京律师事务所担任执业律师71人;2018年国内律师办理涉外法律服务案件68738件。

北京现有外国和香港律师事务所代表处94家,代表195人、雇员1180人。

2、境外分支机构

北京律师事务所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共有23家律师事务所的64个境外分支机构通过市司法局审查予以备案。北京律师涉外业务领域已经覆盖国际贸易、跨境争议解决、海外投资、海商海事、海外证券业务、跨境并购等多个领域。

3、涉外律师人才

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中,有北京律师170人,占17.21%;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7家来自北京。

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中,有北京律师45人,占总数(633人)的7.1%;全国律协“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中,有北京律师21人,占中方84名律师的25%。

4、涉外法律实务培训

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形成了完善的以涉外法律业务为主线,覆盖专业知识、执业技能、业务能力、礼仪着装等多方面的立体培训体系。

近年来,在以美国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法律硕士(LL.M.)学位培训项目及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培训项目为代表的长期项目基础上,针对律师的实际工作状况和需求,北京律协与美、英、澳、日、韩及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联络,开发更为灵活的中、短期非学历培训与进修项目,为北京律师深造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

此外,十届律协还设立了“扬帆百千万培训计划”项目,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涉外法律人才培训,其中扬帆百人培训项目还为考核合格的学员补贴2/3的学费。目前,扬帆百千万培训已举办8期,参加培训律师共800余人次。

5、国别法律风险调研报告丛书

先后完成东盟、中亚、拉美、非洲、西南亚、“一带一路”、北美、欧洲、大洋洲等9个国别法律风险调研报告丛书。

调研报告丛书介绍了各国与中国之间政治、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各国投资经贸法律制度,投资过程中易发生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对策,并列举了一些投资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目前该系列丛书已覆盖全球中国企业投资经常涉及的国家,为中国律师和中国企业防范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法律风险进行前期预警和评估,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

6、《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采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案例汇编、深度访谈及政策研究等方式,对全市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工作开展调研、分析,形成了《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总的来看,北京涉外律师具有数量居全国前列、综合能力(教育背景、工作语言、执业经验)比较强,执业领域比较广的优势;涉外业务经验丰富的律师、执业7年以上的律师分别占80%以上;熟练使用英语的律师超过80%;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和客户类型呈现多样化,业务主要集中在并购、上市和证券等领域,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客户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公司;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制造业和高科技、互联网行业。

7、《北京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

2019年继续摸底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境内律师事务所(北京地区)的发展需求,搭建北京律师事务所“走出去”信息交流平台,并启动《北京律师事务所“走出去”调研报告》项目,为有意向“走出去”的北京律师事务所提供政策、经验等信息参考,扶持、推动北京律师事务所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8、与国外同行交流

北京律协多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境)外律师同行交流合作,先后接待了几十个国家律协来访,与10家境外律师行业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

2019年,北京律协组织代表团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开展境外法治需求调研,实地走访当地中资企业、中国商会及驻当地使领馆,走访北京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并起草了《北京市律师协会俄罗斯、白俄罗斯法治需求调研报告》提交全国律协参。

9、编印《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汇编》

为推树涉外法律服务业内先进典型,不断调动律师事务所开展涉外法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北京律协今年还组织了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征集工作。

目前,已经征集了近200个涉外法律服务案例,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北京律协计划定期推出涉外法律服务优秀案例集,供有志于参与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们参考、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律协将继续加大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力度,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提升北京涉外律师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海律协会长 季诺

介绍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情况

001.png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涉外法律服务相对开始的比较早,也就逐步成为上海律师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特点之一;“入世”以后,上海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等政策的实施,上海律师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又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上海市涉外法律服务的基本情况

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外商投资进入中国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外资的进入催生了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外国律师事务所和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随之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代表处。据统计,目前外国律师事务所和港澳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设立代表处147家,使上海成为外国律师事务所和港澳律师事务所选择设立代表处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这一进程中,上海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广度、深度和能力均在不断增强。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也不断招贤纳才、提升实力,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加大力度吸纳拥有国际化背景及多国律师资格的国内律师和外籍律师。基于涉外业务量的增长、律师经验的积累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涉外律师不断拓展行业为企业提供国际法律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获取国际客户信任,由过去仅仅在国际项目中发挥辅助作用,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牵头主导跨境法律事务,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所、参加国际律所联盟组织、建立与境外律所合作关系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法律服务合作领域的国际布局,扩大了上海律师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在律师队伍层面,最新统计显示,上海从事过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有3,000多人,超过了全市律师总数的10%,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律师占比接近50%、40周岁以下律师占比超过50%。整体而言,上海涉外律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专业背景以法学为多数,学历普遍较高,以硕士学历为主。部分涉外律师还有境外执业的经历,执业地点大多数在美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越来越多的律师具有双语工作能力,工作外语以英语为主,日语、法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语种为辅。此外,上海还有20余名律师担任国际仲裁组织的仲裁员或国际调解组织的调解员。

在律师事务所层面,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共有280余家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在服务模式上,除了和前述147家代表处在具体项目和案件上展开充分合作外,还有6家中国律所和外国律所在上海自贸区开设联营办公室进行深度合作。另外,目前总部在上海的律师事务所中,有13家在境外开设了分支机构,境外分支机构的总数达到了37个,主要分布在香港、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典、日本、法国、西班牙、越南、柬埔寨、塔什干等国家和地区。

涉外法律服务所涉业务种类主要包含非诉业务及争议解决业务两个方面。非诉业务主要有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涉外税务、涉外民事等。争议解决业务包含诉讼、仲裁、调解、行政和刑事业务等。

涉外法律服务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引进来”满足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融资、并购、诉讼仲裁等法律服务需求;二是助力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三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与外国律师共同打造“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深度交流和合作。

促进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举措和计划

目前,上海正在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五个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全面推进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和体系化建设。上海律师行业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符合上海实际、体现上海特色的涉外法律服务品牌。

(一)完善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顶层规划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的品牌建设,支持上海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培养。上海市司法局先后印发和出台了《关于建立本市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的方案》和《上海市法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在调研及征求各委办局及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牵头8个委办局制定了《上海市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强有力地助推了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长效发展。

(二)培养和壮大涉外律师人才队伍

上海律协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壮大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上海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局。

上海律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务训练相结合,构建多元化涉外律师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大型涉外律所,建设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基地;与境外法律院校、律所、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等进行合作,组织互派人员学习和培训,提升律师理论和实操能力。上海律协还专门设立了涉外律师培训基金,通过助学金或补贴的形式,帮扶律师参与境内外的短期涉外业务培训和长期留学深造。

2018年,上海律协与美国国际法学会、波士顿大学合作开展了两期赴美法律实务培训项目,培训涉外律师30名;2019年,上海律协涉外律师培训计划——“领航计划”正式启动。目前,“领航计划”已开设“跨境并购”与“跨境争议解决”两个主题班,培训涉外律师50名;参加2019年相关讲座培训的律师人次近300名。2020年起,上海律协计划每年支持律师赴英国进行涉外业务短期培训,计划每年选拔20-40名律师,到2022年底预计完成培训60-120人。

(三)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促进平台

上海律协积极举办律所与企业、境内外商会之间的各项交流活动。在各类重要招商活动中,选用优秀涉外律师组成规模适宜的律师团队提供法律咨询。对于已经“走出去”或者有“走出去”前景的企业,重点关注,专项统筹,强化联系并推进搭建联系平台。

上海律协积极组建涉外律师法律服务志愿团。上海律协连续两年组织全市具有丰富涉外法律服务经验的涉外律师参加进博会涉外法律服务团,进驻进博会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法律服务开放政策,使客商更加深入了解上海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四)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上海律协多角度、多层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截至2019年,上海律协已分别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律师协会等组织开展合作,签订25份友好合作协议,并于2019年作为团体会员加入LAWASIA。上海律协每年有计划地组团参加IBA、IPBA、LAWASIA等国际律师会议、开展定期互访、鼓励和选派律师在国际研讨会和论坛上进行发言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合作。2020年,环太平洋律师协会(IPBA)第30届年会和世界主要城市律师会会长峰会2020年年会都将在上海举办。

上海还将继续推动上海中外律所联营与互派法律顾问试点推广、上海律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试点、对台律师事务所开放试点、沪港律师事务所合作联营试点等工作。鼓励上海律所与外国律所和港澳地区律所驻沪代表处加强交流,提高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实务操作能力,推动形成跨所合作,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中兼收并蓄、共同成长。

(五)做好涉外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

中国律所要走出去、走得好,除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之外,还需要信息化技术来支撑。5G时代万物共联,律师行业必须与时俱进,主动拥抱新技术,驾驭了信息化,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从容发展。接下来,上海律协还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引领律师行业不断创新信息化工作模式,贡献“上海智慧”。

广东律协会长 肖胜方

介绍广东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情况

001.png

广东省司法厅、广东律协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广东律师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毗邻港澳和东盟的地理优势,一直走在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的前列。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更为广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东律师不断创新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全方位、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落地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国家法律服务开放政策先行先试

广东率先开展多项涉外法律服务试点工作。一是率先出台《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将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列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首批实践创新项目书;二是制定并多次修订《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实行合伙联营试行办法》,率先在全国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试点工作;三是出台《广东省司法厅关于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广东省设立代表机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三项制度,率先在全国推动对台法律服务开放政策在我省试点工作;四是出台《广东省司法厅关于省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开展内地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工作;五是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相关任务分工方案》,率先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服务基地建设,打造亚洲区域公共法律服务高地。

2017年2月,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全国律协、广东省司法厅的指导下,广东律协设立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组织了20余批次律师到欧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进行考察交流,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马赛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支持我省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了27家分支机构或者办事处。

多措并举,涉外法律服务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初见成效

目前,广东省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达1800多名。广东律协组建了涉外律师人才库,涉外律师领军人才228名、后备人才215名,共有98名律师入选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并建立了粤港澳三地律师服务专业领域名录。此外,广东省有涉外律师所89家,外国、港澳律师所驻粤代表处31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所11家,律师所境外分支机构15家。广东律协还组建了涉外律师事务所库,首批共有20家律师事务所入选。

一是积极推动涉外法律队伍培养。充分发挥省律协“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职能作用,采取“境内+境外+线上”“大班+小班”等培训模式,2017年至2019年,省律协共举办8期涉外律师培训班(其中4期安排在境外培训),现场培训我省涉外律师700余名。

二是积极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合作平台。成立全国首个境外法律查明平台——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和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开发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网和粤港澳律师人才网,积极搭建涉外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涉外法律服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举办两届中国(广东)“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论坛。2018年,广东律协、香港律师会、澳门律师公会以及珠三角9市律师协会召开首次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会联席会议,会上签署确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并一致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协会宣言》。

三是积极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积极推动与商务、国资等部门工作协调,组织律师进驻“省商务厅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走出去新干线”、“省国资委系统法律服务专业机构库入库机构名录”、“广东国际商事律师库平台”和“贸促通”等平台,积极推动涉外律师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发挥我省涉外律师在重大涉外经贸活动中作用;积极推动律师协会与其他商协会合作对接,推动省内律师所与境外律师所对接,做到企业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提升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积极推进粤港澳涉外法律合作发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在全省复制推广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吸引港澳律师事务所在广东设立代表处,推动粤港澳法律人才流动。目前,共有香港居民律师157名、澳门居民律师13名在广东执业。加强与港澳及省内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与香港律政司进行定期工作对接,由广东省司法厅领导多次率律师、公证、调解等代表团赴港澳法律机构进行交流访问,推进三地法律服务业共同发展;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调解联盟等,广东省律师协会与(香港)国际公益法律服务协会(IPLSA)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粤港澳仲裁、调解、律师法律服务全方位合作。

全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助力中国律师自信走向世界

作为首次由我国主办的国际性律师交流合作盛会,世界律师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宣传展示了我国法治建设和律师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深化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律师间交流合作,凝聚了法律共识,为建设全球法律服务共同体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下一步,广东律协将把涉外法律服务建设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打造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助力中国律师走向世界舞台,更好地服务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加大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力度,继续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继续搭建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广东律师、中国律师与世界律师的交流合作,与全球律师一道共同推动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进步。

今年是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40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中国律师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全国律协希望通过举办世界律师大会,进一步加强我国涉外律师与国际律师同行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律师的涉外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